半弃号,转外链
外链账号看置顶

【米苏】求仁得仁 上篇-第二十五章

预警:

国设

沙苏露异体

历史向

本章涉及柏林大空运的一般性描述

更多预警请看注意事项 


正文:

1948年6月24日

随着苏联对于东柏林的封锁,以英国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很快收到了消息。他们很清楚,被苏联控制的那半边德国,现在断然是没有办法粮食自给的。因为苏联也才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他自己都自身难保,还怎么顾及新收复的东德?在苏联方面,他们其实也是不想再度重演1932-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饥荒浪潮——虽然这个消息对外封锁,这个时候西方还不知道这件事。但是苏联领导人与苏联意识体都对此心有余悸。

“我们应该援助东德。”

亚瑟果断说道。

“怎么援助?”弗朗西斯看向对方,“东柏林都被他封锁了。”

“将我们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送进去。”

“怎么送?”

弗朗西斯皱眉。

“空投。”

阿尔弗雷德一锤定音。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决定对东柏林实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采取空运、空投的方式运送到东柏林,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这种行为史称“柏林大空运”,或者“柏林空运事件”。柏林空运事件在人类空运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如果不是美国、英国这样富有实力的工业强国,这样长的时间,这样巨额数量的空运壮举,即不可想象,也无法实现。正如一位美国作者沃尔特斯·博伊恩在1998年,纪念柏林空运五十周年的文章中所写的:“我们无准备而投入,冒着战争的危险,却赢得了这场赌博,这仅仅是因为,苏联以为他们的封锁会使我们从柏林撤军,但是他们终于为我们空运所体现的实力所震慑”。

亚瑟在阿尔弗雷德的指引下,采取了果断的措施。英国的飞机是最先起飞的: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从英国飞抵西柏林,为那里的驻军运送了紧急物资。随后不久,28日,美国驻欧洲空军指挥部从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加勒比海调集运输机增援运输任务。同日,美、英两国第一批空运生活物资运抵西柏林,由此开始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空运壮举。

西柏林仍然带着战争的创伤,它疲惫、衰弱、生产力低下。西柏林市区有250万被切断生存线的居民,它每天需要至少4500吨物资以维持基本生存。而美英两国空军所面临的任务是,除了饮用水,几乎可以想象的一切物质例如一张纸、一支笔,都需要空运进去。

为了缓解抵达运输机降落场地紧张的问题,空运开始三个月后,西柏林一座新机场,特加尔机场落成并在两个月后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哈弗尔河开始用做水上机场,除了西柏林的机场和水上机场,西德境内的另外十一个机场也全力以赴投入了空运任务。

而这么大的空运任务,苏联方面自然是知情的。

“我们真的要继续封锁下去吗,伊戈尔哥哥?”

伊利亚皱眉询问。

他不觉得苏联可以耗得过英国、美国等工业强国。早在阿尔弗雷德来到苏联的时候,看到他们哪怕是在战争期间都可以生产出大量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伊利亚就知道,苏联的实力和美国的实力不会是同一个等级。伊戈尔站在窗口前,看着外面的景色。他站在克里姆林宫二楼的办公室里,窗户面对着的是对面的建筑,同样是在红场里,同样属于克里姆林宫,同样是政治类型的建筑。苏联的莫斯科相当的平静,听不到东德传来的飞机的轰鸣声。伊戈尔闭眼,他发现,自己同样没有办法检测到东德的情况。现在基尔伯特在东德。虽然可以确信他不会反水,但是东德的情况确实只有他才能知道。伊戈尔暗自叹了口气,睁开眼睛。

“继续封锁。”

“我们的物资援助比不上西方国家空运来的,如果继续封锁的话,只会徒劳地消耗我们这边的资源。我们……”

“继续封锁。”

伊戈尔重复了一遍。

“……好吧。”

伊利亚沉默了一会儿,无奈地点头。

封锁仍然在继续。

西方国家对于西柏林的援助,空投的物资,随着他们对于空运技术的掌握与成熟,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直到结束,空运的总量,从每天的2000吨,增加到4000吨,以后又增加到8000吨,最后增加到12000吨。这个运输量比封锁前的地面快递运输量还要大。

在从西德法兰克福起飞机场到西柏林的空中,共有上下重叠的5层飞行路线,同时并用。每层飞行路线之间的距离,只有500英尺。

在运输高峰期,西柏林上空昼夜24小时飞机声轰鸣不断,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降落。一面是巨量的运输,一面是巨量的消耗,所以这样的空运奇观一直持续了11个月,直到次年,即1949年5月,苏联解除地面封锁以后为止。

下列这些统计数字以和这次空运一道,被载入了史册:平均每天飞往西柏林的运输机数量:599架;美、英,后来加上法国的这次空运的运输机;运输机每天的耗油总量:60万加仑;运抵西柏林的物资总量:232万6000多吨;这些物资运输的耗资总量:224亿美元;美英两国空军在飞行运输中共有7架飞机失事,牺牲机组人员70名。

基尔伯特围观了全程。

他从未见过如此奇观——哪怕是在1940年-1945年的那次柏林大轰炸中,也没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感受。柏林大轰炸并不是由单一一个国家所执行的,而是盟国共同举行。最先是英国,也就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在1940年最先开始对德国的首都柏林进行轰炸,英国派遣皇家空军出行执行任务,但是在那个时候,轰炸还只是小规模的,可以轻松应对的。造成这种结果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从伦敦到柏林的直线距离约950公里,这个距离是战争前期英国空军大部分轰炸机的极限作战航程,同时为了确保航程,轰炸机的载弹量只能削减,从而降低了打击效果。在战争初期英国空军轰炸机部队以双发中型轰炸机为主,无论航程、载弹量还是机载设备都不适应对德国腹地实施远程夜间空袭。能够深入德国腹地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1942年才开始列装英国空军,到1943年才具备大规模出击的能力,所以现役机型的性能限制了英国空军对柏林的空袭效果。

其次,英国空军在经历了1939年至1940年对德昼间空袭的挫折后,就坚定地确立了对德国城市实施无差别夜间面积轰炸的战术原则,夜间轰炸固然能够有效降低飞机的损失率,但是其空袭难度也大于昼间空袭。在战争初期,皇家空军的夜间导航和夜间编队技术尚不成熟,尤其难以维持大型编队的夜航飞行。与战争后期皇家空军动辄出动数百架乃至上千架轰炸机的规模相比,战争前期对柏林的轰炸行动很少超过100架飞机,其中也仅有部分飞机能够飞临目标上空投弹,至于精确性更加无从谈起。

最后,德国空军经过战争最初两年的摸索,到1941年时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夜间防空体系,使得英国皇家空军夜间空袭的损失率不断上升,以1941年11月7日的夜袭为例,当夜英军出动160架轰炸机袭击柏林,却被德军击落了20架,损失率达12.5%,迫使英国皇家空军暂停了对柏林的大规模夜袭。这一失败导致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理查德·皮尔斯引咎辞职,而他的继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轰炸机”阿瑟·哈里斯。

基尔伯特想到这些,闭上了眼睛。阿瑟·哈里斯吗?……这个家伙,在他上来之后,就加强了对于柏林的轰炸。而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和苏联的轰炸也接踵而至,柏林从此进入了地狱一般的场景。

哈里斯是对德国腹地实施大规模夜间空袭的坚定支持者,不过在1942年他也只能忍耐,一方面皇家空军需要时间改进夜间轰炸的技战术,完善相应的装备和技术,寻找破解德军夜间防空体系的方法,同时也需要等待“兰开斯特”、“蚊式”等新锐机型的批量服役。此外,在1942年也是大西洋之战的高潮阶段,德军潜艇的威胁要求英国皇家空军将空袭的重点转移到法国大西洋沿岸的U艇基地以及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造船厂和海军基地,以遏制德军狼群的凶猛攻击。到1943年时,哈里斯已经积蓄了足够强大的力量,从而开启了对德国各大城市的大轰炸模式,更在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主导了对针对柏林的持续空袭。

而苏联的轰炸,则是从1941年开始的。

——1941年8月8日,苏联空军派出的一批轰炸机对德国首都柏林进行了首次空袭。这此轰炸给德国人的心理造成了严重打击。德国人根本没料到苏联轰炸机居然能飞到柏林上空进行轰炸,基尔伯特还记得那个时候,他和自己的弟弟路德维希站在柏林的街头,仰头看着天上的飞机:不是英国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苏联的。苏联的飞机飞跃了德苏边境,来到了德国的本土,翱翔在了柏林的上空。因此防空火力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原来灯火通明的柏林市,从此以后不得不长期处于灯火管制的黑暗之中。苏军飞行员全部安全返回机场,不过燃油几乎耗尽。当飞机着陆以后,不少飞行员跌倒在机场上。长达七个小时的紧张飞行,使飞行员疲惫地长时间躺在跑道上难以动弹。

首次空袭柏林取得成功使斯大林受到很大鼓舞,作为苏联存在的伊利亚·布拉金斯基,还有作为苏俄存在的伊戈尔·布拉金斯基也同样为此感到高兴。斯大林还说:

“这是我们对德国人进攻莫斯科的响亮回答。全世界都知道了,苏联空军不仅存在,而且还能进入敌人大后方。”

包括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上校在内表现杰出的飞行员,被授予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

“我们绝对不能让敌人再度进入我们的领土!”

基尔伯特愤怒地宣告。

“加强防空火力,时刻关注着天空。”

路德维希也下达了类似的命令。

苏联并不知道德国方面的反应,不过,既然有了第一次,德国人他们也不是死人更不是傻子,他们也会知道反击的。苏联后来组织了第二次的空袭,由斯大林下令再进行一次对柏林的空袭。苏联空军便从第40航空兵师抽调一个航空兵团,负责第二次空袭柏林的行动。

不过,以后的空袭行动变得异常困难,因为遭受到第一次袭击的德国已经吸取了教训,加强了防空系统的力量。当苏军轰炸机接近海岸时就遭到德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使得苏军轰炸机损失惨重。而斯大林得知每架轰炸机只能携带3颗炸弹(每颗250公斤)后十分不满,要求增加轰炸机的载弹量。为了说服“不轻信者”,斯大林派著名飞行员弗拉基米尔科基纳基到埃泽利岛执行特殊任务。科基纳基用DB-3轰炸机,搭载2吨货物起飞。毕竟是高级飞行员,他设法让轰炸机离开了跑道,不过仅仅在机场上空飞了一圈,就连忙降落了。

然而,斯大林的命令必须执行。于是,苏联英雄、功勋极地飞行员米哈伊尔沃多比亚诺夫接手空袭柏林的任务。沃多比亚诺夫是一位著名飞行员,他的勇气和飞行技巧都是一流的。战争初期,沃多比亚诺夫在列宁格勒指挥一个空军师,他认为斯大林轰炸柏林的命令是合理的。不过他预见到,轰炸柏林行动活的见证人不会剩下太多。

沃多比亚诺夫接到空袭柏林的任务后,在列宁格勒附近的普希金诺选定了起飞机场,随即带队起飞。然而,轰炸机群刚上蓝天,就遭受到本国防空部队炮火的攻击。后来才清楚,苏联高炮部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歼击机团没有接到这些飞机的飞行通报。结果,包括沃多比亚诺夫驾驶的轰炸机在内,只有5架轰炸机飞抵柏林。投弹完毕后,轰炸机群被打散,只得各自单机返回。在返航途中,由于领航员的错误,沃多比亚诺夫驾驶的飞机飞到了加里宁格勒的上空,遭到了德国防空炮火的攻击,飞机被打出好几个窟窿。由于燃油耗尽,飞机不得不紧急迫降到位于爱沙尼亚德军占领区的一片小森林中。幸运的是,其中一名飞行员是爱沙尼亚人,他们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帮助,顺利穿越了火线。

此次空袭柏林的10架轰炸机只有两架返回,有两架被本国防空部队炮火击落,另有两架轰炸机一直到战后都下落不明。由于损失惨重,沃多比亚诺夫被撤销职务,直到1943年前,一直作为普通飞行员参加战斗。

以上这些消息还是基尔伯特在来到了苏联之后才得知的。

或许是因为苏联已经战胜,作为战胜国的骄傲,他们不介意让战败国的其中一位国家意识体了解到这些。

“我们会继续封锁下去。如此规模、如此程度的空运,哪怕是英国、美国那样的工业强国,也必然坚持不了多久。”

伊戈尔如此说道。

基尔伯特看着他,然后他发现,伊利亚也在看着伊戈尔。伊利亚看起来欲言又止,他几次开口,似乎想要说话,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伊利亚想要说什么呢?基尔伯特想,他不知道,不过应该也不方便询问。毕竟,他现在和伊利亚也不熟。看曾经纽伦堡大审判时候他的反应,他对于NZ德国也是相当痛恨的——这也难怪。毕竟NZ德国伤害最深的,还是苏联。东线苏德战场,那种惨烈的情况,基尔伯特没齿难忘。两个工业国的生死决斗……那时候还没有原子弹。如果有原子弹的话……基尔伯特认为自己一定会丢的。哪怕面临更为残酷的未来,也要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毕竟,谁愿意做别人的阶下囚啊。

因此,就在伊戈尔的命令之下,东柏林的封锁仍然在继续。来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空运进程,也依然在继续。苏联内部已经出现怨声载道的情况了,伊利亚开始感觉不安,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是,应该怎么和伊戈尔谈判呢?如果没有伊戈尔的首肯,哪怕说服了领导人斯大林同志,也没办法解除封锁。

“伊利亚同志,他们竟然发糖了诶。”

“糖?”

“是。您请看,这些五颜六色的包装,里面就是糖。好像都是水果糖。”

基尔伯特将手摊开来给对方看。

伊利亚凑过去看,他随手从对方的手里拿出来一颗,拆开包装袋,凑近鼻子闻。果不其然,闻到了一股很浓的甜味。放进嘴里,尝到了苹果的清甜。这是苹果味的硬糖。虽然说都不过是化学合成的味道,但是……

“这些糖哪来的?”

“就是他们空投下来的。”

基尔伯特答复。

评论
热度 ( 9 )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具体请看置顶及其评论区 | Powered by LOFTER